活动现场
2025年3月28日,重庆汽车行业第36届年会举办了“2025智能化前瞻技术与创新应用论坛”,来自全国的7位行业专家分享了车路云一体化、线控制动、移动助力车智能、智能驾驶芯片、飞行汽车、车载通信、自动驾驶实践等前瞻性技术的研发进展和应用实践。来自全国的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全球知名供应商及产业链相关单位的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论坛。
重庆汽车智库/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秘书长、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智能车辆工程系主任王科
本场论坛由重庆汽车智库/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专家服务队秘书长、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智能车辆工程系主任王科主持。
杜孝平:车路云一体化,汽车智能化的必经之路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车路云一体化首席专家杜孝平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车路云一体化首席专家杜孝平作《车路云一体化,汽车智能化的必经之路》主题报告。
杜孝平指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我国提出的“车路云一体化”工作是智能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杜孝平指出传统单车智能存在局限,盲区/超视距感知不足。车路云一体化通过“感知-通信-决策协同”,利用路侧基础设施、云端数据共享及标准化通信网络形成全域感知,促进汽车智能化,解决交通和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如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车路云一体化系统中国方案的内涵可以概括为: 1个架构(CPS架构)+ 2大特征:(分层解耦/跨域共用)+ 3个条件(基建标准/运营标准/车辆新架构标准)。当前需破解复杂系统整合、跨部门协同、统一标准建设等难题。
黄俍:未来线控制动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辰致科技线控制动产品部副总监黄俍
辰致科技线控制动产品部副总监黄俍作《未来线控制动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
黄俍指出,目前分布式控制向域集中和跨域融合转变是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与驱动、转向、主动悬架跨域协同,实现横纵垂三向运动控制。典型场景如ESC介入下车辆极限过弯速度从80km/h提升至120km/h,驾控体验革命性提升。EMB响应时间优化至90毫秒(常规EHB为150毫秒),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可提升至60毫秒。制动距离缩短5%~10%,能量回收效率提升 10%,降低制动噪音,采用高度冗余,供电系统、通信系统、轮速系统、MCU系统全部都是双冗余备份。目前的EBM产品,无传感器力矩控制精度达 2.5%;卓越的驾驶体验,在制动过程中具体非常突出的NVH属性;高效的能量回收,摩擦片的寿命增长,在环保方面具有优势。
黄俍最后说明目前辰致科技承担国家重点项目EMB子任务2项,获取产业化定点项目1个,完成首轮台架测试以及整车高附/低附性能标定。产业化的定点项目,投产的时间预计在26年6月份。
杨文平:5G+AI:中国移动推动汽车智能化迈向更高层次
重庆移动车联网运营中心/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专家杨文平
重庆移动车联网运营中心/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专家杨文平作《5G+AI:中国移动推动汽车智能化迈向更高层次》主题报告。
杨文平表示,中国移动正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的连接能力推动汽车智能化迈向更高层次,依托全球最大的5G网络和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为自动驾驶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与厘米级定位支持,并借助卫星通信技术拓展偏远地区的智能汽车应用场景。他提出,全域协同的算力网络与“端到端安全”智能底座为车企提供了强大的算力保障与全方位安全防护,包括量子加密通信、实时风控平台及等保三级认证,确保车联网业务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智驾、智能、智城三大领域的布局中,中国移动通过5G智驾网、北斗高精度定位及算网融合技术赋能车企,助力自动驾驶体验升级与城市级车路云协同应用,并联合生态伙伴推动智能网联一体化发展。展望未来,他提出将深化6G通感算智融合、车载大模型及数字孪生工厂等技术创新,目标在2025年实现城市级自动驾驶商业化,2030年构建天地一体全覆盖网络,最终形成“人-车-家-城”智能体网络,服务超2亿智能汽车,引领智能出行新时代。
汪坚:为旌御行助力智能驾驶加速普惠
上海为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汪坚
上海为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汪坚作《为旌御行助力智能驾驶加速普惠》主题报告。
汪坚表示,为旌科技自2020年成立以来,聚焦智能驾驶与智慧视觉领域,依托“为旌瑶光™ ISP”、“为旌天权™ NPU”、“为旌星图™ 工具链”三大核心技术,推出覆盖行泊一体、高速NOA等场景的多款芯片产品。他强调,其最新VS919H芯片通过集成MCU、异构多核并行架构及天权® NPU加速能力,以单芯片实现行泊一体功能,显著降低智驾域控成本与功耗,并已通过ISO26262功能安全认证,获得头部主机厂POC项目认可。此外,为旌科技与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博世ETAS等达成战略合作,构建安全可靠的技术生态。
在智能驾驶普惠化进程中,汪坚提出将持续优化新一代计算架构,通过多模态Transformer加速、多级存储预取等技术提升计算效率,进一步降低系统BOM成本。为旌御行®系列芯片将实现从基础版到高阶版的共架构演进,覆盖高速NOA至城区NOA全场景需求,目标在2025年推动智驾域控车型价格下探至10万元区间,加速技术规模化落地。他重申,为旌科技将坚守质量与安全底线,深化与产业链伙伴协作,共建开放高效的智能驾驶生态,让智驾更安全、出行更普惠。
拱印生:做好平台技术 服务产业发展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策划业务总监拱印生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策划业务总监拱印生作《做好平台技术 服务产业发展》报告。
拱印生介绍了其公司在氢燃料领域已突破催化剂等核心材料卡脖子技术,膜电极等产品性能国内领先;新智领域,以场景化解决方案为牵引,算法、算力、数据联动,打造AI底座能力,全方位赋能智能驾驶、飞行汽车、机器人持续进化。飞行汽车方面,介绍了飞行汽车开发的最新进展,包括面临的整机原型平台进展、核心技术开发进展、行业共性平台。整机原型平台以整机构型和气动仿真为基础,开发飞行汽车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汽车及航空等多领域技术与资源融合,开展集成测试和验证,共同实现从设计到落地的全流程开发。
李增文:车载通信技术演进与创新应用
长安汽车前瞻技术研究院专家李增文
长安汽车前瞻技术研究院专家李增文作《车载通信技术演进与创新应用》主题报告。
李增文表示,长安汽车依托中央环网架构-SDA天枢架构及5M CAN FD、千兆以太网、TSN通信等技术,构建高效可靠的车内通信网络,并基于启源EO7车型实现车载低轨卫星通信、蓝牙数字钥匙等车外网创新应用。他强调,长安通过自研V2X协议栈及与中信科、西部车网合作,完成红绿灯提醒等网联功能验证,同时借助星闪技术实现数字钥匙、胎压监测等多功能硬件集成,显著简化车内布局,并牵头/参与近20项星闪标准及多项卫星通信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技术生态体系完善。
展望未来,他指出车载通信将向多网融合方向演进,车内网络进一步简化架构,车外近程网以星闪技术覆盖全场景,远程网通过4G/5G、V2X与卫星互联网融合构建“车-路-云-边-空”一体化网络。长安将持续推进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群体智能技术研究,赋能自动驾驶及“人-车-城”群智协同生态,助力智能汽车向立体化、全域化通信能力升级,为智慧出行与城市治理提供创新支撑。
赵树恩:自动驾驶实践探索与思考
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院长、教授赵树恩
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院长、教授赵树恩作《自动驾驶实践探索与思考》报告。
赵树恩表示,自动驾驶技术需突破感知不确定性及决策规划可靠性等核心挑战,提出基于激光与视觉融合的三维目标容错感知方案,通过级联YOLOv7模型及激光点云融合技术提升目标检测与跟踪精度,并结合图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实现周围车辆驾驶意图识别及短时轨迹预测。他强调,改进人工势场法与RRT算法的换道轨迹规划方案,结合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可有效降低复杂交通场景中的碰撞风险,为安全决策提供可靠支撑。
面向未来,他指出需构建数据闭环体系及异构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深化车-车、车-环境交互研究,推动云端数据挖掘、边端感知优化与智慧交通协同落地。通过完善仿真测试体系及类人化决策规划能力,突破自动驾驶在动态环境中的技术边界,最终实现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智能驾驶系统,赋能交通产业升级。
活动现场
本次分论坛,聚焦智能驾驶与车路协同的前沿探索,来自产学研各界的专家围绕车路云一体化、线控底盘、5G通信、车载芯片、飞行汽车等核心技术展开深度分享,为重庆车企及产业链伙伴搭建了技术共研与生态协作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