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点汽车资讯,根据路透社7月8日报道,中国汽车销量连续第五个月实现增长,但部分主要电动车制造商报告销量增速放缓,引发对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担忧。
(图片来源:路透社)
乘联会周二数据显示,6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8.6%至210万辆,高于5月13.9%的增幅。上半年销量增长11.2%至1,110万辆。电动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销量占比达52.7%,6月同比大增29.7%,高于5月28.2%的增幅。
但本土电动车巨头比亚迪销量增速从5月的14.1%放缓至11%。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家实现全年盈利的上市电动车企之一,理想汽车上月销量同比下降24.1%,较5月16.7%的同比增长大幅回落。
吉利汽车将2025年销量目标上调11%至300万辆,但其6月销量同比增速从5月的46%放缓至42%。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销量降温或下滑反映出行业面临"巨大困境",若竞争升级为"生死之战",部分企业可能面临淘汰风险。
中国监管部门已警告行业过度竞争,呼吁车企停止持续升级的价格战。受国内需求疲软及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价格战加剧了市场对产能过剩的担忧。
对供应过剩的担忧持续存在。自2019年以来,部分新车通过“二手车”贸易渠道出口,引发对销售数据真实性的质疑。
在行业普遍面临供应过剩困境之际,特斯拉的新兴竞争对手小米却表现亮眼,其第二款电动车YU7 SUV上月上市后订单异常火爆。
特斯拉中国销量在5月暴跌30%后,6月转为增长3.7%。其上海工厂刷新纪录,仅用六周完成改款Model Y的量产爬坡。
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3.8%,高于5月13.5%的增幅。
中国汽车市场6月交出了亮眼成绩单,新能源车占比突破52.7%彰显电动化转型成效。然而,比亚迪、理想等头部车企增速放缓,与小米、特斯拉的逆势增长形成对比,揭示出市场正加速分化。价格战白热化与产能过剩隐忧,迫使监管部门罕见发声干预,反映出行业已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中国车企亟需从"以价换量"转向技术创新与品牌溢价,否则繁荣数据背后或将酝酿更深层次的行业危机。
(编译:贸点汽车 Lu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