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贸网资讯,12月20日,当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调查时,欧盟的汽车制造商为来自这个日益自信的超级大国的可能反击感到担忧。
(图片来源:汽车新闻)
经过多年的急速发展,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正在向欧洲出口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尽管中国制造商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仍然很低,但中国在插电式车辆生产方面的主导地位让该国有可能挑战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的领导者。
更高的价格
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售价大约是其在中国的两倍。这种价格差异主要源于多种因素,包括中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补贴,以及企业在向海外运送汽车时需要承担的额外成本,包括关税和运输费用。
举例来说,比亚迪的Dolphin紧凑型跨界车在中国的起售价为111,000元人民币(约合15,500美元)。而在德国,购买者需要支付35,990欧元(约合38,780美元),尽管这仍远低于大众ID3的起售价。在泰国,随着电动汽车开始受到欢迎,顾客购买入门级的Dolphin相当于支付19,560美元。
中国汽车品牌正在积极进入欧洲市场。MG Motor是其中一家具有英国品牌形象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已经建立了超过十年的存在,并且在该地区领先于其他中国汽车品牌。在宁德生产的 MG 4在德国的售价为3.77万欧元,比中国高出2万欧元。特斯拉在上海生产的Model 3在欧盟的售价比中国高出约13,000欧元。
保持对利润丰厚的欧洲的大门敞开,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美国基本上是禁区,因为25% 的进口关税和慷慨的购买优惠只适用于北美制造的汽车。
生死攸关
生存之战正在进行。蔚来公司曾经是中国电动汽车新手中的领军企业,向欧洲出口59,900辆 ET5轿车等车型。在第一轮裁员10% 后,蔚来公司正考虑进一步裁员。该公司本周从中东获得了另一笔资金注入。威马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挤到了边缘,最终申请破产。
在中国,电动汽车的供应过剩情况不太可能缓解,比亚迪通过11月的销售将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提高了65%,使这家当地领先企业有望在今年销售300万辆电动汽车。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和房地产危机导致的个人债务上升和收入增长放缓,消费支出受到了限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中国政府在这个行业的早期阶段提供了一些支持,但现在逐渐减少。”他还指出:“海外制造商起步较晚,其产品和技术相对落后。”
欧盟的调查于10月正式启动,对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等公司进行了调查,这使得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歧视性政策方面更加与美国接轨。虽然欧盟正在寻求额外关税,但美国正在提供大量补贴以吸引投资,并对本地供应链和电动汽车制造施加严格的规定以符合激励措施的资格。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的高级研究员布拉德·塞策(Brad Setser)表示:“美国和欧盟一致认为,他们不希望向电动汽车的过渡变成向中国电动汽车的过渡。”。”他还表示:“美国修订的《通胀削减法案》允许欧洲汽车制造商获得同样的市场准入,这将有助于形成一个连贯、综合的应对措施。”
“最明显的反击选择是将中国的进口关税从15% 提高到25% ,”塞策说。“中国完全有权这样做。”
(编译:全球汽贸网 Ste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