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海外投资首超国内,全球化布局提速

全球汽贸网资讯,据彭博社8月18日报道,尽管海外项目面临更高的成本和风险,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的海外投资额首次超过了国内投资额

1.png

(图片来源:彭博社)

根据研究公司荣鼎集团 (Rhodium Group) 于8月18日发布的报告,去年,中国供应链企业在海外投资了约16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电池生产领域,略高于国内的150亿美元投资额。报告指出,在经历了多年将约80%的投资集中在国内之后,这一数据代表着一次“历史性的转变”。

国内产能过剩和旷日持久的价格战挤压了整个供应链的利润空间,这正推动中国企业进行全球扩张。它们还试图通过在欧美建立生产设施来规避当地惩罚性关税,并顺应外国客户对本地化生产的压力。

“海外投资如今超过国内投资,这一事实反映了中国市场的饱和状态以及在海外扩张以寻求更高回报的战略吸引力,”荣鼎集团高级研究分析师、该报告的作者之一阿曼德·迈耶 (Armand Meyer) 表示。

报告称,约四分之三的对外投资来自电池制造商,这反映了该行业的资本密集型特性。宁德时代 (CATL)、远景集团 (Envision Group) 和国轩高科 (Gotion High-Tech) 等主要电池制造商在运输成本高昂和本地化供应要求的推动下,追随特斯拉和宝马集团等现有客户的步伐。

海外项目往往成本更高、建设周期更长,并面临更高的监管和政治风险。在海外宣布的电动汽车制造项目中,只有25%的项目已完成,相比之下,国内项目的完成率为45%。

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 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比亚迪 (BYD) 上月无限期搁置了在墨西哥建设一家大型工厂的计划。

报告指出,国内项目不仅建设速度更快,而且启动也更早。中国的电池工厂通常在3至12个月内开始建设,而海外则需要10至24个月

报告称,总部位于中国北方的电池制造商蜂巢能源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取消了其已宣布的海外投资的99%。 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和供应商的国际化扩张将需要应对全球对电动汽车需求不均衡以及在欧盟等市场遭遇抵制等动态因素。

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海外投资(160亿美元)首次超过国内投资(150亿美元),标志着产业国际化进入新阶段。驱动因素包括国内市场竞争饱和、规避海外贸易壁垒及满足客户本地化需求。尽管海外项目面临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等挑战,且实际完成率较低,但以电池制造为主导的主动出海,反映了中国相关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和更高回报的战略升级,展现了产业成熟度与全球化雄心。

(编译:全球汽贸网 Lu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