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贸网资讯,8月19日,小米集团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季度成绩单。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总收入达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连续三个季度突破千亿大关;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大增75.4%,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疲软的背景下,小米凭借智能手机业务的稳健表现和汽车业务的快速放量,实现了逆势增长。
(图片来源:路透社)
智能手机仍是小米的核心支柱。尽管全球市场整体承压,小米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仍同比增长0.6%至4240万台,连续20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尤其亮眼的是,小米在东南亚市场首次登顶份额第一(18.9%),欧洲市占率也提升至23.4%,位列第二。不过,由于中低端机型占比提升,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同比微降2.1%至455亿元。小米总裁卢伟冰表示,全年出货量目标调整为1.75亿台,并强调将加速向6000元以上高端市场突破。
第二季度,小米汽车交付量达81302辆,推动智能电动汽车收入飙升至206亿元,同比增长230%。随着SU7 Ultra等高单价车型占比提升,单车平均售价上涨10.9%至25.37万元,带动汽车业务毛利率升至26.4%。尽管该业务单季度经营亏损已收窄至3亿元,但卢伟冰坦言,过去三年累计投入超300亿元研发,整体亏损仍巨大。不过,随着6月新车型YU7的上市(开售18小时锁单24万台),小米预计下半年有望实现单季盈利。
A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4.7%至387亿元,其中智能大家电表现尤为突出,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增长60%),成为线上市场唯一实现量价齐升的品牌。截至6月底,小米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达9.89亿台,全球月活跃用户数突破7.31亿,生态壁垒进一步巩固。
第二季度小米研发开支同比激增41.2%至78亿元,研发人员规模扩大至2.26万人。在AI领域,小米开源多模态大模型MiMo-VL-7B和声音理解模型MiDashengLM-7B相继发布,12篇论文入选国际顶会,技术储备持续深化。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卢伟冰强调“不参与价格战,专注长期格局”。随着汽车业务迈向盈利临界点、手机高端化战略加速,这家科技巨头正展现出“人车家全生态”的独特竞争力。截至8月19日收盘,小米市值达1.36万亿港元,年内涨幅超52%,市场对其转型成效给予积极回应。
(编译:全球汽贸网 Ka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