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贸网资讯,据路透社报道,沃尔沃汽车公司已将其正在斯洛伐克建造的工厂的大规模生产时间从2026年推迟至2027年初,旨在优化这家瑞典汽车制造商的产品上市时间线。
(图片来源:路透社)
一位沃尔沃发言人表示,该决定并非近期做出,但拒绝评论具体是何时做出的。
这家总部位于哥德堡、由中国吉利控股 (Geely Holding) 所有的公司尚未公开宣布将在科希策工厂生产哪款车型,但表示这将是下一代沃尔沃车型。
同样由吉利所有的极星汽车 (Polestar) 于7月3日表示,将于2028年开始在科希策工厂生产其即将推出的极星7(Polestar 7) SUV。
该工厂预计年产能为25万辆汽车。
今年4月,在重新担任沃尔沃汽车CEO后不久,哈坎·萨缪尔森(Hakan Samuelsson) 表示,该汽车制造商正在评估该工厂的车型生产计划,并计划为吉利旗下其他品牌(如极星)共享产能。
萨缪尔森在4月份告诉分析师,共享工厂将“对我们非常有利,因为最终,工厂的成本需要由产量来分摊”。
重新掌舵后,萨缪尔森在沃尔沃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和削减措施,包括裁撤3000个白领职位、启动一项成本削减计划以及放缓投资。
萨缪尔森在2022年之前执掌沃尔沃超过十年,他一直明确表示希望沃尔沃更贴近其他吉利品牌,并利用它们的供应链以节省成本。
沃尔沃产能延期的背后:吉利系“铁腕协同”的代价与样本
沃尔沃推迟斯洛伐克新工厂量产计划,表面是优化产品周期,实则暴露传统车企转型的深层阵痛。萨缪尔森回归后大刀阔斧裁员、砍预算,更将工厂开放给极星共享产能,揭示吉利系“抱团过冬”的战略转向——通过供应链整合压降成本已成生死线。
新工厂年产能25万辆却延期投产,折射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的行业困局。当“自建产能”转向“共享产能”,传统豪强与国产新势力的碰撞已从产品战蔓延至供应链效率之争。吉利系的协同能否破局成本压力,将成为跨国车企转型的关键样本。
(编译:全球汽贸网 Lu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