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贸网资讯,2025年4月3日,美国对所有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正式加征25%关税。一纸命令震动全球,车企反应各异。奥迪首当其冲,率先封锁港口,暂停清关交付。
(图片来源:汽车新闻)
奥迪:封港止损,3.7万辆库存撑“免税窗口”
据《Automotive News》披露的一份经销商备忘录,奥迪决定暂停交付所有自4月2日后抵达美国港口的进口车辆。这些车大多产自墨西哥和欧洲,将全部适用新增25%关税。
奥迪表示,所有在4月2日前已抵港的车辆将正常清关并配送至经销商。目前品牌在港口和门店共有超过3.7万辆免税库存,已全部打上“No Added Import Fee”标识,可立即销售。
面对突如其来的高额关税,奥迪明确其应对策略:“全力支持经销商网络,稳定业务和终端价格。”品牌还计划于下周发布“关税应对工具包”,协助门店调整销售策略。
但危机并未结束。奥迪最畅销的Q5产自墨西哥,却不符合美墨加协定(USMCA)原产规则,未来可能面临叠加关税,实际税率高达50%。库存售罄后,若新政仍不明朗,奥迪恐将面临阶段性断供风险。
大众:引入“进口费”,维持供货柔性应对
相较奥迪的“硬封港”策略,同属大众集团的大众汽车则选择另一条道路。
据《WSJ》援引内部通知,大众美国计划为所有非美国产车辆新增一项“进口费”,并计入交车运费中,具体金额将在未来几周确定。同时,大众已暂停从墨西哥的铁路运输,并暂缓清关欧洲进口车。
此举避免了“断供”,维持销售节奏,但可能在终端引发价格波动,增加消费者观望情绪。
大众此举背后逻辑在于:其主力车型(如Atlas、ID.4)拥有部分美国产能,可部分规避关税冲击;同时品牌定位更偏向大众化,售价与利润空间有限,停止发运或调价幅度过大,都会带来更大的经营压力。
奔驰:加速备货,保持观察
奔驰并未封锁港口,但在新政前已悄然提升库存,为短期过渡争取时间。品牌正密切关注市场反应,并考虑是否将部分车型本地化生产。
与此同时,奔驰也在重新评估其电动车出口策略,提前应对可能延伸至新能源车型的后续关税。
宝马:呼吁政策对话,警惕“报复陷阱”
宝马则将焦点放在政策层面的博弈。公司已呼吁欧盟与美方重启沟通渠道,避免贸易战升级,强调“跨大西洋汽车贸易的稳定性应高于短期关税回击”。
据悉,宝马正在评估是否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基地新增产能,以分担德国生产线的出口压力。
从奥迪的断流止损、大众的柔性转嫁,到奔驰的谨慎预调、宝马的政策斡旋,每家车企都在用不同方式为自己争取喘息空间。
(编译:全球汽贸网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