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贸网资讯,8月1日,欧盟最高法院(欧洲法院)作出一项关键裁定:即便车辆符合欧盟现行排放标准,汽车制造商若在产品中使用非法失效装置(如温度敏感型排放控制软件),仍需为此承担法律责任。这一裁决源于德国两起涉及大众柴油车的诉讼,或将对其后续类似纠纷产生深远影响。
(图片来源:路透社)
法院明确指出,尽管相关车辆通过了欧盟官方认证,但使用失效装置的本质是“通过技术手段掩盖真实排放水平”,这种行为本身已构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因此,大众等车企不能以“符合标准”为由完全免责。不过,裁决也提及赔偿金额的判定需结合实际情况,法院可根据车辆实际使用时长、行驶里程等因素调整赔偿数额,最终赔偿上限将不超过车辆购买价格的15%,但前提是这一金额需“充分反映消费者因排放作弊遭受的实际损失”。
对于此次裁决,大众汽车回应称“影响有限”。其表示,目前在德国法院审理的与柴油车相关的诉讼已为数不多,且该裁决“不会改变当前案件的走向”。所谓“失效装置”,通常指车企为规避排放检测而安装在车辆中的软件或硬件,其会在特定条件(如低温、高速行驶)下自动调整发动机运行参数,导致实际排放污染物远超法定限值。2015年,大众汽车曾因大规模使用此类装置被曝光“排放门”丑闻,事件不仅导致其管理层剧烈动荡,更引发全球数千起监管调查与法律诉讼,至今余波未消。
此次欧洲法院的终裁,被视为对汽车制造商“打擦边球”行为的明确警示,即便技术手段看似“合规”,只要涉及掩盖真实排放数据,便可能面临法律追责。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一裁决也为追讨因排放作弊造成的损失提供了更清晰的法律依据。未来,车企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合规之间的平衡,或将面临更严格的审视。
(编译:全球汽贸网 Ka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