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贸网资讯,7月22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将推迟其匈牙利新工厂的量产计划至2026年,且投产初期产能或不足规划目标的四成。与此同时,该公司位于土耳其的工厂将提前启动生产,并实现更高产量。这一战略调整反映出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成本考量,更让欧盟通过关税政策吸引制造业投资的意图遭遇现实挑战。
(图片来源:路透社)
知情人士透露,比亚迪匈牙利塞格德工厂总投资达40亿欧元(约46.4亿美元),原计划2026年启动量产,但首年产量预计仅为数万辆,远低于15万辆的初始产能目标。尽管比亚迪此前宣称将于今年10月启动工厂运营,但量产时间表仍未明确。第三位消息人士证实,该工厂2027年或有小幅产能提升,但仍难达预期。
与匈牙利工厂的“慢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土耳其马尼萨工厂的推进速度远超预期。该工厂总投资10亿美元,原计划2026年底投产,年产能15万辆,但消息人士称其2025年产量即可超越匈牙利工厂,2027年产能将突破15万辆,并于2028年进一步扩张。土耳其与欧盟的关税同盟机制使当地生产的汽车出口欧洲可免关税,而比亚迪当前在欧洲销售的中国产车辆需缴纳高达27%的综合关税。
欧盟此前试图通过加征关税迫使中国车企在欧洲建厂,以创造高薪岗位并推动本地产业链升级。然而,比亚迪的产能转移决策暴露了欧洲制造业的成本困境,高昂的劳动力与能源价格,使得企业更倾向选择土耳其等低成本地区布局。匈牙利凭借政策优惠成为中国车企在欧洲的重要基地,但土耳其凭借成熟的汽车供应链和更低的生产成本,正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比亚迪在欧洲的市场需求正快速增长。标普全球移动预测,2025年其欧洲销量将达18.6万辆,较2024年翻倍,并有望在2029年突破40万辆。为应对需求,比亚迪加速海外产能扩张,但匈牙利工厂的产能缩水可能影响短期供应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近期在中国本土市场亦面临激烈价格战,部分工厂已通过减少班次和推迟新产线建设调整产能。
目前,比亚迪尚未对生产计划变动置评。匈牙利作为其欧洲业务总部所在地,仍是战略核心,但土耳其工厂的加速落地或将重塑其欧洲供应链格局。这场横跨欧亚的产能博弈,既是中国车企全球化进程中的现实选择,也为欧盟的产业政策敲响警钟。
(编译:全球汽贸网 Ka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