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豪掷2500万加元扩建充电网络,行业疾呼“杯水车薪难解数十倍缺口危机

全球汽贸网资讯,据汽车新闻8月14日报道,加拿大政府将斥资超过2500万加元用于33个旨在改善电动汽车充电可用性的项目

7.png

(图片来源:汽车新闻)

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于魁北克省,政府没有提供详细的建设时间表。

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长议会秘书克劳德·盖伊 (Claude Guay) 于8月13日宣布了这笔资金。所有资金将来自他的部门,但会分成三部分使用。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NRCan) 为23个项目拨款超过970万加元,用于在加拿大各地安装超过850个电动车充电器,“其中许多将位于魁北克省,”盖伊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这些充电站将建在工作场所、公共空间、高速公路沿线以及多单元住宅楼中。

这笔资金将来自零排放车辆基础设施计划 (Zero Emission Vehicle Infrastructure Program, ZEVIP)。

“通过今天的公告,我们正在加速向零排放车辆的转型,”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长蒂姆·霍奇森 (Tim Hodgson) 在同一份声明中表示。

充电桩太少

但代表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在加拿大利益的加拿大汽车制造商协会 (Canadian Vehic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的首席执行官布莱恩·金斯顿 (Brian Kingston) 表示,这笔资金和充电站的数量远远不够。“加拿大存在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缺口,需要每年安装40,000个充电器才能弥补。以目前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不可能满足联邦政府强制规定的电动车销售目标。”

从明年开始,渥太华将要求所有销售的新轻型车辆中有20%为零排放车辆(包括汽油动力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这一基准设定为每年攀升,到2035年达到100%。

联邦政府正面临废除该电动车销售指令的压力。汽车制造商辩称他们无法达到销售目标,并且必须将汽油动力车撤出市场才能实现该目标——这将损害国内生产。如果这些目标和要求得以实现,目前充电站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和维持这些目标和需求。

在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委托进行的一项2021年分析中,Dunsky Energy and Climate 公司估计仅到今年,加拿大就需要52,000个充电器。

但这家总部位于蒙特利尔的咨询公司的研究人员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该公司发现目前全国仅有略多于35,000个充电站——远低于加拿大实现其电动车政策目标所需的100,520个。

“虽然今天宣布支持额外的电动车充电项目是有帮助的,但迫切需要一项全面的国家计划,在加拿大各地建设广泛、便捷和可靠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金斯顿说。

根据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的最新数据,加拿大88%的充电端口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这些省份占去年新电动车销量的92%

代表加拿大海外品牌的全球汽车制造商协会 (Global Automakers of Canada) 首席执行官大卫·亚当斯 (David Adams) 称该公告“没什么实质内容 (a bit of a nothing burger)”。

“虽然看到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总是好事,但其自己的报告表明它严重落后,在全国其他地方进行更具战略性的投资可能对刺激(电动车)普及产生更大影响,”他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政府集中关注并采取行动,解决零排放车辆(ZEV)指令下确立的、无法实现的目标。”

其他电动车基础设施资金

除了用于轻型车辆公共充电站的资金外,加拿大自然资源部 (NRCan) 还宣布在能源创新计划(Energy Innovation Program, EIP) 下为六个项目拨款800万加元这些项目侧重于中型和重型车辆领域以及电动车队

最后,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的绿色货运计划 (Green Freight Program, GFP) 将为四个项目拨款790万加元,这些项目旨在帮助运输、建筑和公共工程行业实现车队现代化、降低燃料成本并减少温室气体。

联邦政府表示,公路运输约占加拿大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

自2016年以来,渥太华已拨款超过10亿加元支持在全国部署电动汽车充电站。

加拿大政府宣布投资2500万加元新建850个充电桩,加速推进2035年燃油车禁售目标。然而行业机构数据揭示深层矛盾:当前全国充电桩仅3.5万个,距政策目标缺口达6.5万,且年均需新增4万桩方能满足需求。代表车企的两大协会尖锐指出——魁北克集中部署(占新增量多数)难以缓解BC省、安大略等核心市场压力(三省份占全国88%充电桩及92%销量),更无法支撑明年20%的强制电动化目标。尽管政府六年累计投入超10亿加元,但充电基建进度滞后、区域失衡与激进政策间的鸿沟,正考验着政策灵活性与行业可持续性的平衡。

(编译:全球汽贸网 Lu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