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击中的德国车企:大众、奥迪、奔驰、保时捷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电动化与关税压力

全球汽贸网资讯,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转型浪潮、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以及欧洲对电池电动汽车需求不平衡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德国主要汽车制造商正面临一场严峻的全球性挑战

1.png

(图片来源:汽车新闻)

最近关于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头条新闻一直黯淡无光。

今年4月,梅赛德斯-奔驰撤回了全年预测,理由是美国进口关税引发了市场波动。

保时捷因第一季度利润率下降而下调利润预期

今年3月,奥迪表示将在2029年前在德国工厂裁员7500人,以节省10亿欧元(合11亿美元)。在此之前,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Volkswagen Group)计划到2030年在其德国工厂削减3.5万个工作岗位,作为彻底改革的一部分。

面对所有这些挫折,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如何才能反弹?

德国汽车制造商面临“思维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德国汽车制造商是他们自身成功的受害者,Gartner研究副总裁Pedro Pacheco说道,在作为行业领导者多年后,他们很难证明其重大改变的合理性。

例如,德国汽车制造商在制造由内燃机驱动的高档汽车方面的实力在全球享有盛誉。然而,这一成功使他们难以优先考虑电气化和软件,尽管这些是未来的主要增长动力。

“这给传统思维的汽车制造商带来了矛盾和思维问题,”Pacheco说。“他们问,我们的核心业务是生产汽车,那么为什么软件或电气化会更重要呢?”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面临着快速变化的环境

如今,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电气化和软件方面被视为“中间路线”。这为那些更专注于电动汽车和数字解决方案的竞争对手,创造了在全球最大市场获得份额的机会。

一季度汽车销售数据凸显了这一问题: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下降了42%;宝马下滑了17%;奔驰下降了9.5%,奥迪下降了7%。

Pacheco说,总体而言,德国汽车制造商过于依赖中国市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切都始于中国。几十年来,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投资,随着中国市场的增长,德国汽车制造商也随之增长。”

如今,随着中国竞争对手变得更有活力、创新速度更快,同时在可靠性和安全性等传统方面提供强大的产品——所有这些都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一切正在发生变化。

Pacheco说:“这不仅关乎产品性能,还关乎你想为这种性能收取多少费用。”

咨询公司普华永道(PwC)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为本土纯电动汽车品牌提供了高额补贴,使它们与非中国竞争对手相比拥有约20%的成本优势。

同时,特朗普总统从4月3日开始对美国以外生产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德国汽车制造商现在不得不应对进口关税。

尽管如此,特朗普的贸易战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德国波鸿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说道。

“一两年后,贸易战将成为历史。特朗普会失败的,因为这毫无意义。我们应该走得更近,关税和贸易战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与此同时,德国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应对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问题。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ataforce的数据,2024年,德国全年电动汽车销量下降27%,至381,722辆。

德国汽车制造商如何才能反弹?

杜登赫费尔表示,为了摆脱这场危机,德国汽车制造商现在需要结合“两个世界的精华”,与中国合作。

他以“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大众集团为例。

通用汽车与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有合资企业,这两家公司在中国的长期合作伙伴生产大众(Volkswagen)、奥迪(Audi)和斯柯达(Skoda)品牌的汽车。

“德国人已经认识到,未来的数字化和电池技术在中国,而不是在欧洲。因此,补贴北伏特这样的公司是没有意义的,它们永远不会在宁德时代这样的规模下取得成功,而宁德时代则受益于中国的所有创新。”

瑞典的Northvolt曾被视为欧洲最有希望成为本土电池冠军,并与亚洲电池公司竞争的公司。该公司3月12日表示,已在瑞典申请破产。

Pacheco敦促说,现在是转型的时候了。“现在有理由开始进行深刻的变革,”他说。

他说,这意味着德国汽车制造商需要捍卫自己在中国的地位,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就很难找到替代品。

他补充说,最终,这是关于解决企业文化和打破传统思维的问题。德国汽车制造商需要专注于电气化和软件,在不降低价格的情况下取得领先地位。

(编译:全球汽贸网 As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