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点汽车资讯,据知情人士透露,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 正在进行15亿美元的融资谈判,该轮融资预计由 Parkway Venture Capital 领投,公司估值将升至395亿美元。
(图片来源:techcrunch.com)
科技巨头竞相押注人形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AI)模型的突破性进展,人形机器人赛道正成为全球科技企业竞相角逐的新战场。英伟达、Meta和特斯拉等科技巨头,以及众多初创公司,正加快在该领域的布局,期望借助AI技术突破,使机器人能够承担物流、仓储、制造等高强度、重复性或危险性较高的任务,以应对全球范围内可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Figure AI 已获得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BMW)作为客户,进一步验证了其技术和产品的市场潜力。
融资额大幅增长,估值翻倍
去年,Figure AI 完成了一轮6.7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OpenAI、英伟达(Nvidia)、微软(Microsoft) 以及亚马逊(Amazon)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 等知名企业和投资人,当时公司估值为26亿美元。本轮融资后,Figure AI 的估值将翻倍至395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机器人初创公司之一。
据彭博社(Bloomberg News)报道,除了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外,Align Ventures 也将成为本轮融资的共同领投方。
Figure AI 与OpenAI终止合作,选择独立AI开发
Figure AI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布雷特·阿德科克(Brett Adcock)上周宣布,公司已终止与 ChatGPT 开发商 OpenAI 的合作协议,原因是 Figure AI 在机器人AI技术上取得了自主突破。
阿德科克在 X(前 Twitter)上发文称:“Figure AI 的 AI 模型完全自主研发,因此外部AI合作不仅复杂,而且最终对我们的成功无关紧要。”
这一决定显示出 Figure AI 对自身AI技术的信心,也意味着公司希望在机器人AI领域保持更高的自主性,而不依赖 OpenAI 等外部机构。
Meta 加入人形机器人竞赛
与此同时,Meta(Facebook 母公司)正在加快布局AI驱动的人形机器人。据路透社获取的Meta 内部备忘录,公司将在Reality Labs 部门内设立一个全新团队,专门研发具备物理任务执行能力的AI人形机器人。
这一消息表明,Meta 正在将 AI 研究从虚拟领域拓展至物理世界,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市场观察: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拐点
随着 Figure AI、Meta、Tesla 等巨头的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虽然当前的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但AI+机器人的融合已展示出巨大潜力,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物流仓储、医疗护理等领域。
Figure AI 正在以395亿美元的估值进行融资,距离去年融资时的26亿美元估值仅过去了一年,涨幅惊人。这一估值暴涨,究竟是机器人行业的真正拐点,还是又一次资本市场的“AI狂热”?
从产业趋势来看,人形机器人确实具备巨大的潜力。随着AI技术的突破,机器人正逐步从工业领域的固定机械臂,向具备更复杂认知和运动能力的智能实体进化。特斯拉的 Optimus 机器人、Figure AI 的全栈AI模型、Meta 设立机器人部门,都在释放同一个信号:AI+机器人将成为下一个科技风口。对于宝马(BMW)这样的客户而言,未来能够自主工作的机器人无疑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武器。
但问题在于,Figure AI 真的值395亿美元吗?
目前,即便是特斯拉的 Optimus 机器人,仍处于实验阶段,距离大规模商用还需解决感知、计算、能源效率、成本控制等核心问题。Figure AI 目前的产品仍未进行真正规模化落地,其技术壁垒、供应链整合能力、市场接受度都尚未经过完整验证。
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对AI的估值泡沫正在加剧。OpenAI、Anthropic 等AI公司短时间内估值飙升,而Figure AI 的估值增速甚至超过了这些AI公司。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预期过高,甚至可能忽视了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时间周期?
短期来看,Figure AI 的估值上涨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机器人行业的高度乐观,但长期来看,真正的考验仍然是落地能力。
(编译:贸点汽车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