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贸网资讯,据证券日报消息,5月7日晚间,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收购在纽交所上市的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股票代码:NYSE:ZK)已发行全部股份。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图片来源:极氪)
对于此次私有化购买价,吉利汽车建议为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该价格较最后交易日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收市交易价溢价约13.6%,较截至最后交易日止最后30个交易日期间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溢价20%。
吉利汽车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强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同时我们仍将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2024年9月1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台州宣言》,在战略整合部分,其中提出全面梳理吉利各业务板块,厘清业务定位,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坚定不移地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进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顺股权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前,领克被划归为极氪非全资附属公司,这被视为落实《台州宣言》战略框架的关键性举措,2024年11月14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对极氪、领克股权结构进行优化。2025年2月14日,领克正式成为极氪非全资附属公司。
吉利汽车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私有化极氪将为公司创建一个统一的上市平台,全面整合极氪的资产及资源,从而提升公司乘用车业务的竞争力。这也将有助于公司确定极氪未来的战略方向,以应对全球市场及经济挑战。由于极氪为面向高端市场的全球豪华电动汽车科技品牌,就公司而言,全资控股极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公司拟透过发行新股、现金储备及债务融资的方式,为私有化建议提供资金。
据了解,吉利汽车旗下极氪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定位为全球主流品牌。各品牌在扩大细分市场份额的同时寻求协同发展,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强化协同,提高技术创新实力,激发规模效应。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过多导致同质化问题,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极氪在美国上市已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现在选择退市是正确的战略举动。”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极氪近年来发展良好,品牌知名度提升,销量稳步增长,定位为豪华中高端车型,利润可观。吉利私有化极氪后,极氪可以提高决策速度和管理层任命的自由度,有利于吉利汽车整体发展。”
极氪曾计划2025年达成71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其中领克品牌39万辆,极氪品牌32万辆。从实际销量来看,尽管2025年前4个月极氪累计销量为16.53万辆,但随着极氪9X、领克900等新品上市,完成年度71万辆目标仍有充足动能。
极氪私有化:吉利赋能下的战略升维,中国高端电动车品牌迎来新发展契机
吉利汽车此次私有化极氪的举措,不仅不是收缩战线,反而是对极氪品牌的一次战略性加码,为其未来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一决策体现了吉利集团对极氪品牌的高度重视和长远布局,将为极氪带来多重发展利好:
首先,私有化后极氪将获得更强大的资源支持。作为吉利全资子公司,极氪可以充分共享吉利集团在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资源。特别是在智能电动核心技术方面,极氪将能更深度地参与SEA浩瀚架构的协同开发,加速技术迭代和创新落地。
其次,决策效率将显著提升。摆脱上市公司短期业绩压力的束缚,极氪管理层可以更专注于长期战略布局,在产品规划、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做出更符合品牌发展规律的决策。这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极氪尤为重要。
第三,品牌定位将更加清晰。在吉利"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框架下,极氪作为集团旗下高端电动品牌的定位将更加凸显。与领克、银河等品牌形成更明确的差异化竞争,避免内部资源分散,有利于集中力量打造品牌高端形象。
从市场表现来看,极氪已经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5年前4个月16.53万辆的销量成绩,证明了其产品力和品牌力已获得市场认可。随着极氪9X等新车型的陆续推出,以及全球化布局的持续推进,极氪完全有能力实现年度32万辆的销售目标。
更重要的是,私有化后极氪仍将保持独立运营,这意味着其独特的品牌调性和创新基因不会改变。在吉利集团的全方位赋能下,极氪有望加速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高端电动车品牌,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向上突破的重要力量。
这次私有化不是终点,而是极氪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吉利集团的全力支持下,极氪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其未来表现值得期待。这不仅是极氪品牌的一次战略升级,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一次有益探索。
(全球汽贸网 点点 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