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车企罕见巨亏背后:价格战与转型阵痛下的生存博弈

全球汽贸网资讯,中国广汽集团与江淮汽车集团正面临近年来最严峻的财务考验。据分析,这两家国有车企第二季度亏损或将创历史新高,其中广汽集团单季度亏损或扩大至11亿至19亿元人民币,江淮汽车同期净亏损则预计达4.57亿元,同比扩大超135%。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国有车企在行业变局中的深层困境,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之路提供清晰的观察窗口。

2.jpg

(图片来源:汽车新闻)

中国汽车行业正深陷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的困境。广汽旗下Aion和传祺新能源车型销量不及预期,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导致其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或达26亿元人民币,创2010年上市以来最差半年表现。江淮汽车形势更为严峻,其电动及插混车型销量同比骤降35%仅占总销量的4.4%,出口业务亦因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而下滑,进一步拖累业绩。

面对困境,国有车企纷纷加速向高端市场转型。广汽与华为合作开发的“Maextro S800”电动轿车于5月底上市,起售价高达70.8万元,试图以科技赋能重塑品牌形象。江淮汽车则通过“尊界”品牌押注百万级市场,其首款车型预售价达100万至150万元,48小时内预订量突破2000台。但高价策略的市场接受度仍存不确定性,当前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虽已超44%,但消费者对国产高端车型的认可度仍存疑虑。

与国有车企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吉利等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市场策略和规模化优势实现逆势增长。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以214.6万辆销量稳居销冠,吉利新能源车渗透率更攀升至52%。而国有车企方面,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等合资品牌份额持续萎缩,而自主品牌在智能化、成本控制等关键领域的投入尚未形成竞争力。

99.jpg

国有车企困境揭示产业转型的深层矛盾:一方面,传统燃油车时代的供应链优势在新能源赛道逐渐失效;另一方面,高端化与全球化布局需要长期技术积累与市场洞察力,短期内难以通过资本投入弥补,尽管江淮携手华为、广汽拓展海外展现破局决心,但如何在价格战与技术升级的夹缝中找到企业的存续空间,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

(编译:全球汽贸网 Ka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