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CEO拉响警报:特朗普政策或引发“成本飙升与行业混乱”

全球汽贸网资讯,福特汽车(Ford Motor Co.)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近日对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提出的加征关税计划及其推翻拜登时代基础设施法案的意图表示担忧。他指出,虽然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振兴美国汽车产业,但目前的政策走向已对车企运营造成不小的冲击

1.png

(图片来源:美国汽车新闻)

“特朗普总统多次强调要增强美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推动更多生产和创新回流美国。如果他的政府能实现这一目标,无疑将成为一项重要成就。” 法利在沃尔夫研究(Wolfe Research)汽车、汽车科技与半导体大会上表示,“但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却是不断上升的成本和前所未有的混乱。”

关税威胁或重创美国产业链

特朗普此前威胁要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征收25%关税,尽管在2月3日宣布暂缓执行一个月,以换取边境安全措施的调整,但这一政策仍令汽车行业忧心忡忡。

法利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真的对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商品长期征收25%关税,那将对美国汽车产业造成史无前例的冲击。”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种关税政策将让韩国、日本和欧洲车企获得极大优势,因为它们每年向美国出口150万到200万辆汽车,而这些进口车不会受到墨西哥和加拿大关税的影响。这将成为这些海外车企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意外之喜’。”

与此同时,福特在北美自贸协议(USMCA)框架下已实现高比例的本土化生产,但若遭遇如此大规模的关税,仍将面临严重冲击。“对于一家高度合规的美国车企来说,这样的税收负担将是毁灭性的。”法利补充道。

福特受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面临挑战

在主要美国车企中,福特受到墨西哥和加拿大关税冲击的程度略低于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和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不过,福特在墨西哥生产的Bronco Sport跨界SUV和Maverick皮卡均为其最具价格竞争力的车型之一,而当前整个汽车行业正面临消费者对购车负担加重的担忧。

为应对市场挑战,福特近期启动了一轮广告宣传,重点推广上述车型,以强化消费者信心。但面对可能到来的高额关税,整个行业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高关税的政治幻象:特朗普政策如何削弱美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并非新鲜事,而福特的担忧则体现出政策制定与现实市场运作之间的根本矛盾。

首先,特朗普以“振兴美国制造业”之名推行高关税政策,实则是一种典型的逆全球化举措,其核心逻辑是通过关税壁垒促使生产回流本土。然而,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早已高度全球化,尤其是汽车产业,涉及零部件供应、整车组装、技术研发等多个环节。对于福特这样的跨国车企而言,其运营体系早已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USMCA)框架下深度布局,突然提高进口关税,无异于人为拆解既有产业网络,徒增成本与混乱。福特之所以受到冲击相对较小,仅仅是因为其本土化程度较高,而非政策本身的合理性。其次,从市场竞争角度看,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并非美国本土车企,而是日韩和欧洲车企。法利所言“意外之喜”绝非夸张,因为美墨加三国间的供应链断裂,将直接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而欧洲和亚洲车企则可以在不受此类关税限制的情况下,以相对稳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蚕食美国市场。这一政策本质上削弱了美国车企的竞争力,使得所谓的“美国制造”反而更加难以生存。

更深层次来看,特朗普政策折射出的是一种“短期政治红利”思维——在竞选周期内通过强硬政策制造“振兴本土经济”的幻象,以迎合选民的朴素情绪。但长期来看,真正能够决定产业竞争力的,不是关税壁垒,而是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全球市场的有效布局。法利的担忧表明,福特等美企深知产业运行的基本逻辑,然而政策制定者却可能更关注政治上的短期收益,而非企业的长远发展。

归根结底,这场贸易战的代价最终还是要由美国消费者来承担。制造成本的上升必然会转嫁到终端售价,而在高利率环境下,美国消费者的购车能力本就承压,关税政策无异于火上浇油。对于美国汽车产业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政策冲击,更可能是未来数年内市场格局重塑的关键节点。

(编译:全球汽贸网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