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收购采埃孚旗下部门股权交易陷入停滞,双方转向产品层面合作

全球汽贸网资讯,据15日报道,富士康对德国顶级汽车供应商采埃孚集团旗下动力总成部门长达两年的股权收购计划已于上月陷入停滞,主要障碍在于双方估值预期存在巨大差距及该部门高于预期的债务负担。这一发现促使采埃孚放弃了分拆该部门的计划,但双方正转向新的合作模式。

2.jpg

(图片来源:汽车新闻)

估值差距与巨额债务导致交易搁浅

据摩根大通作为富士康交易顾问准备的文件显示,富士康的尽职调查将采埃孚动力总成技术部门(内部称为E部门)的估值区间确定为15亿至25亿欧元,显著低于此前35亿欧元的预估。更关键的是,在完成尽职调查后,发现该部门的股权价值竟为负值,与早前估计的13亿欧元正股权价值形成巨大反差。这份题为“Project Verde - 讨论材料”的9月份文件在财务发现旁空白处批注:“若股权价值为负,则无交易可言。”

尽职调查同时揭露,E部门的净债务高达41.77亿欧元,比预期高出近90%,其中9.447亿欧元的额外养老金负债是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对背负高额历史收购债务的采埃孚集团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从股权收购到产品合作:战略转向

在交易陷入僵局数日后,采埃孚集团于10月公开宣布放弃分拆E部门的计划。该部门主要负责电动、传统及混合动力系统的生产,正是富士康意图进军电动汽车业务而考虑收购的对象。然而,合作并未完全终止。据一位直接知情人士透露,采埃孚正与富士康及其他潜在合作方就E部门内特定产品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行谈判。该根据一份日期为2025年2月19日的采埃孚内部文件,双方原先讨论的方案是:若E部门股权估值达26亿欧元,富士康将支付13亿欧元收购部分股权。当时双方还探讨了组建合资企业的可能性

重组与裁员:E部门的未来规划

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采埃孚本月早些时候宣布,在与工作委员会和IG Metall工会达成协议后,计划到2030年在E部门裁员约四分之一。这一举措显示了采埃孚在面对挑战时优化该部门运营的决心。 此次交易受阻给富士康的电动汽车扩张雄心设下了一道障碍。作为全球最大电子产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正式名称为鸿海精密工业)近年来积极布局电动汽车领域,但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其在美国的电动皮卡制造项目遭遇挫折,与中国吉利控股集团组建的汽车合同制造合资企业也进展缓慢。不过,富士康仍未停止在汽车领域的探索,尤其在日本市场取得了一定进展

• 今年5月,与三菱汽车签署谅解备忘录,由旗下富士康汽车科技开发电动车车型,裕隆汽车在台生产,预计2026年下半年在大洋洲上市

• 7月,决定出售2022年购入的俄亥俄州洛兹敦工厂

• 8月,与三菱扶桑卡客车公司签署零排放巴士合作备忘录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富士康已成功收购采埃孚旗下底盘系统制造商ZF Chassis Modules的50%股份,这笔价值10亿欧元的交易被采埃孚官网新闻稿称为"为汽车行业开辟了新的前景"。 富士康寻求收购采埃孚部门股权的行动,正值全球电动汽车行业在政府激励、排放法规收紧和清洁交通需求上升的推动下快速增长时期。尽管全球车企已投入巨资扩大电动车生产,但供应链中断、原材料成本波动和市场需求不均等行业逆风依然存在。 采埃孚在《汽车新闻》全球百强供应商榜单中排名第四,2024财年对汽车制造商的全球销售额达373亿美元。此次与富士康合作模式的转变,也反映了传统汽车供应商与科技制造巨头在行业转型期的探索与磨合。

截至发稿,富士康、采埃孚集团及摩根大通均未回应置评请求

(编译:全球汽贸网D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