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官宣!日本汽车制造商拥抱中国技术以夺回市场份额

贸点汽车资讯,5月13日,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纷纷寻求与中国科技巨头合作,以此来提振中国消费者日益减弱的兴趣

1.png

(图片来源:彭博社)

最近几周,丰田汽车表示,将与中国科技巨头腾讯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媒体连接等领域展开合作。日产汽车表示,将与百度在包括智能驾驶舱在内的人工智能领域展开合作。

这些合作凸显了外国汽车制造商面临的压力,它们需要赢回输给中国企业的市场。中国企业能够迅速推出以技术为中心的汽车,满足日益挑剔的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对日本制造商来说,这意味着减产和裁员,或者像三菱汽车那样,完全退出中国。

因此,日本品牌越来越落后。根据彭博社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的分析,第一季度,日本品牌占中国市场的15%,低于五年前的21%

中国本土品牌目前占据了53%的市场份额,高于之前的37%,以比亚迪为首的国产品牌引领的市场足以满足中国国民对电动汽车激增的需求。

彭博资讯分析师吉田达夫(Tatsuo Yoshida)表示,“如今最热门的话题是‘软件定义汽车’,”而中国汽车制造商在这一领域遥遥领先。他说,对日本企业来说,“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

不过,这些联盟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取得成果,因为眼光敏锐的中国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对现有轿车和轻型卡车的微小调整,微小调整并不一定能够赢得他们的青睐。

日本公司不仅在与中国汽车制造商竞争——就比亚迪而言,中国汽车制造商可以在短短24个月内将一款概念车投入批量生产——他们现在也在与科技公司竞争。

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公司的SU7配备了人工智能辅助的自动停车和座椅靠背扩展,允许安装两台平板设备。截至4月底,该公司已收到超过8.8万个订单。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特斯拉和比亚迪为提振中国电动汽车需求而发起的价格战正在进行,这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上周,丰田首席财务官宫崎耀一(Yoichi Miyazaki)在谈到价格战时表示:“我们将不得不继续坚持几年,直到我们有更多的电池电动汽车可供选择。”

首席执行官佐藤浩司表示,该公司计划扩大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投资,今年将专注于为“软件定义汽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丰田也在寻求生产更多的电动汽车。在4月份的北京车展上,该公司展示了与中国合作伙伴开发的两款新车型,其中包括与比亚迪的合资企业,包括针对Z世代消费者的跨界电动汽车bZ3C,以及面向家庭的bZ3X电动跨界车。本田还在中国推出了全新电动品牌“烨”

日产计划在中国推出八款新能源汽车,其中四款是自有品牌。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内田诚(Makoto Uchida)今年3月表示,该公司希望从2025年开始出口在中国生产的汽车,目标是每年出货10万辆。虽然他没有透露这些汽车将运往哪里,但分析人士预测,鉴于中国制造的汽车进入美国和欧洲面临的挑战,这些汽车可能会运往亚洲国家。

由于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需求没有放缓的迹象,日本汽车制造商正寻求调整自己的战略,以赢得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我们必须改变与比亚迪等公司竞争的方式,”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今年3月表示。

(编译:贸点汽车 Nor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