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贸网资讯,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的一项调查,锂离子电池组的平均价格出现七年来最大降幅,这一变化有望加速电动车与燃油车的价格持平进程。
(图片来源: Kiyoshi Ota/BLOOMBERG)
调查显示,2024年电池组成本下降了20%,降至每千瓦时115美元(约合人民币840元)。这一下降受电池产能过剩、金属和组件价格下降以及更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广泛应用的推动。此次研究分析了来自电动车、巴士和商用车等多种应用场景的343个数据点。报告指出,电动车价格可能最早在2026年达到与内燃机车持平的水平,届时电池组平均价格预计将低于每千瓦时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30元),这是业内普遍认为的价格持平临界点。目前,这一价格持平在中国市场已经实现,电动车的平均价格低于燃油车。
报告称,“2024年,中国单独生产的电池芯数量就足以满足全球1.2太瓦时电动车和固定储能市场92%的总需求。这对电池价格产生了下行压力。小型制造商正面临来自更大同行的竞争,不得不降低电池芯价格和缩减利润以争夺市场份额。”
不过,电池过剩的局面可能不会长期存在。彭博新能源财经指出,电动车电池的生产与汽车销量高度相关,电池生产和出货量与车辆交付量紧密挂钩。随着全球需求放缓,电池制造商更可能根据需求调整产量,而非过度生产。
基于2010年以来的价格和出货量数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电池组价格将在2026年降至每千瓦时100美元以下,并在2030年达到69美元(约合人民币500元)。不过,地缘政治和政策变化给电动车普及前景及电池价格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欧洲,包括法国和德国在内的政府提前削减了对电动车的补贴。由此带来的市场放缓促使行业游说放宽近期车辆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并重新考虑逐步淘汰内燃机车销售的长期计划。同时,美国候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威胁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60%的关税,并对其他地区进口商品征收10%至20%的关税。
报告指出:“应对不断变化的关税政策将成为电池供应商和客户面临的关键挑战。”
虽说价格持平点的到来是行业的里程碑,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从生产过剩到政策不确定性,再到全球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电池制造商和车企需要的不只是成本的优势,更是应对复杂环境的智慧与韧性。究竟是迎来电动车的黄金时代,还是陷入过山车般的动荡?恐怕无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但这场“竞速”将决定未来出行的版图。
(编译:全球汽贸网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