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贸网资讯,9日,德国汽车行业迎来一剂强心针。默茨政府宣布,一项总值高达30亿欧元的电动汽车购买激励计划已尘埃落定,将持续到2029年。然而,这笔巨款背后,绝非简单的“发钱促消费”,而是欧洲传统汽车巨头在转型阵痛中,与政策和市场进行的一场复杂博弈。
(图片来源:汽车新闻)
这笔巨额补贴明确指向了中低收入家庭,旨在撬动更广泛的消费市场。但其深层目标,直指德国汽车业的“阿喀琉斯之踵”。德国经济部长毫不避讳地指出,此举是为了支持“陷入困境的汽车制造商”。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德国汽车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双重压力:
外部挑战: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的快速崛起,以及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让曾经的“老师傅”感到了寒意。
内部焦虑:在向电动化狂奔的赛道上,德国车企的转身显得格外沉重。
这30亿欧元,既是刺激消费的“强心针”,也是给本国车企争取转型时间的“缓冲垫”。
本次事件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德国政府对欧盟2035年禁售新燃油车禁令态度的微妙变化。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默茨将强硬推动欧盟“放宽”甚至“取消”这一禁令。然而,在与社会民主党(SPD)协商后,默茨的公开表态已从此前的强硬呼吁转变为谨慎观望。
态度的转变揭示了什么?
联盟内部分歧:执政伙伴社民党内部对放宽禁令存在阻力,迫使默茨寻求更稳妥的共识。
策略性后撤:政府选择“先倾听,后施压”。默茨表示,将先与汽车行业深入沟通,并等待欧盟委员会年底的审查结果,再形成统一立场。这招“以退为进”,实则是在积蓄更大的谈判筹码。
财政部长克林拜尔的表态更是释放了关键信号:他公开呼吁,应允许先进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在2035年后继续销售。这几乎是在明示:德国正在为燃油车技术争取一个“豁免后门”。
在10月9日的汽车峰会之后,德国联合政府的战略已清晰可见:他们将正式呼吁欧盟,在实现车队排放目标上给予更大的灵活性。这意味着,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此前提出的多项建议,很可能成为德国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谈判桌上的核心主张:
“滚动平均值”考核:希望2030年的排放目标不是看单一年份,而是看2028-2032年的平均值,这将大大降低达标难度。
为技术妥协开路:不仅为PHEV和增程车开路,更希望将使用“电子燃料”的内燃机也纳入零排放阵营,这将是颠覆性的局面。
尽管欧盟方面对完全取消2035年零排放目标仍持保留态度,但已承诺为“电子燃料”创造豁免条款。这一个小小的口子,足以让德国汽车巨头们看到无限希望。
30亿欧元的补贴,只是水面上的涟漪。水面之下,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浪潮中的挣扎与博弈。德国政府的“急转弯”,并非要开倒车,而是在为它的“国民产业”寻找一条更具现实可行性、更能保全就业与竞争力的转型路径。
(编译:全球汽贸网 D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