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贸网资讯,富士康素以大型代工制造商闻名,产品涵盖苹果iPhone、戴尔电脑、惠普打印机和索尼PlayStation等。

(图片来源:汽车新闻)
最近,这家台湾公司正转型为一家电动车制造商,积极寻求与日产汽车等公司达成合作,同时也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领域布局。富士康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每年投资20亿至3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
即将截止报名!埃及头部汽配企业采购需求清单 & 拟邀企业名单首次公开!全球汽贸网2025第三期汽车供应链出海商务考察——埃及站
如今,随着业务扩展至电池制造,富士康正在再次重塑自我。其刚刚开始量产的新电池电芯和电池包,将为其未来的汽车和云端服务器提供动力。这一战略正在今年三月在此地启用的新工厂中成型。如今,工厂内机器人轰鸣,忙于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目前产量尚小,但富士康正在逐步提升产能。但这小规模背后,隐藏着富士康更宏大的全球野心。
富士康表示,它几乎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复制其内部供应链,为当地汽车制造商就近供货。若董事长刘扬伟能够成功实现这一目标,富士康有望崛起为新的亚洲电池巨头,与中国的宁德时代、韩国的LG和日本的松下等公司并驾齐驱。
“我们在这里向客户证明,我们能够在有限产能下完成整个制造流程,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复制这套系统并扩大规模,”全球电池战略负责人副总裁Troy Wu在11月7日参观位于台湾的高雄电池研发中心时表示。“我们的使命是与各地区的伙伴合作,支持其他国家的能源政策。”Troy Wu指出,在美国,富士康已拥有一些备选厂址,待需求成熟时便可复制该电池生产体系。“我们正在考虑此事,但(美国)政府的政策变化非常快,富士康希望未来在电池和能源领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富士康正将电池置于其增长计划的核心。在11月21日举行的年度“鸿海科技日”业务更新会上,电动汽车和云计算中心被列为核心支柱,而储能对两者都至关重要。富士康这座投资60亿新台币(约合1.932亿美元)的电池工厂,正式名称为“鸿海科技集团高雄电池研发中心”。初始规模较小,年产能仅为0.5吉瓦时。但公司计划在明年将最大产能提升至1.2吉瓦时。目前,其产出仅能满足约1500辆全电动巴士的需求,但明年有望提升至3000辆。其首款产品是一款230安时的电芯,主要面向大型商用车辆,并已率先应用于台湾本地制造的城市巴士。明年,富士康将开始生产一款较小的120安时电芯,用于乘用车,以及一款较大的320安时电芯,用于固定式储能系统。

(图片来源:汽车新闻)
今年8月,富士康与日本三菱扶桑卡客车公司宣布,将基于富士康的Model T大型和Model U中型电动巴士平台,合作开发、生产和销售电动巴士。Model T巴士已加入台湾多个城市的公交车队。与三菱扶桑的新合作将探索在日本本土制造巴士。Model T和Model U由富士康与台湾本土汽车制造商裕隆汽车集团的合资子公司鸿华先进科技设计研发。富士康表示,其高雄电动车电池工厂正在为这些巴士供应电池。至于乘用车领域,Troy Wu表示,目前尚未有客户。但公司可能很快就会有大量的内置需求。
负责富士康新兴电动车业务的日产老将关润表示,公司已开发出完整的产品线,涵盖Model C中型跨界车、Model B紧凑运动型跨界车、Model D厢式休旅车、Model E运动型中型轿车和Model A紧凑型厢式车。关润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富士康已为Model C找到美国客户,该车型将于年底前在北美上市。Model C目前已在台湾市场销售。5月,富士康达成了首笔为全球汽车品牌制造电动车的交易,协议约定明年向三菱汽车供应一款新产品。这款车很可能是一款紧凑型跨界车,将在台湾制造,并于2026年下半年出口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然而,Model C在北美市场的前景仍存有猜测空间。关税以及某些电动车激励政策的取消,对新进入者构成了巨大障碍。此外,富士康也已宣布将出售其于2022年收购的原通用汽车组装厂。该位于俄亥俄州洛兹敦的工厂曾被视为其在美国的生产桥头堡。鸿华先进科技本月在一份声明中表示,Model C正在北美进行认证程序,同时其团队也在密切关注美国政府政策和市场变化。
富士康的电池开发项目在2021年启动,它从全球招募电池专家以加速项目推进。两年后富士康在这座9.7万平方米的工厂破土动工,并于今年3月28日启动生产。首批电芯于4月7日交付给一家电动车客户。Troy Wu表示,这种快速的推进展示了富士康如何能够迅速响应客户需求。
该工厂目前有400名员工,满负荷生产时将增至约600人。但人工主要负责装载原材料、设备维护和行政工作。工厂自动化率超过85%。从正负极材料的混合,到电芯的堆叠、模组封装再到电池包组装,全部在厂内完成。Troy Wu指出,富士康专注于磷酸铁锂化学体系,看中其安全特性。该材料体系也以成本低于传统锂离子电池而闻名。
富士康的230安时磷酸铁锂电芯的能量密度为每公斤175瓦时。但到明年,工程师认为可以将其提升至185瓦时。目前该电芯可实现5分钟超级充电,预计到2026年将改善至3分钟。此外,230安时电芯的循环寿命可达1万次,预计明年将提升至1.2万次。
富士康的电池战略重点是将关键供应链环节保留在台湾及公司内部。它已与台湾化工企业在隔膜、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金属箔集流体材料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为了更紧密地控制这些环节,富士康已直接投资了处理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的公司。
电芯材料中有超过80%采购自台湾制造商。这些制造商仍从中国大陆获取大量原材料,但Troy Wu表示,富士康正努力寻找替代来源以减少依赖。替代来源很多,但成本更高。其核心理念是在富士康的主导下创建完整的电池制造生态系统。“我们专注于以电芯为基础的供应链,”Troy Wu说,“这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所在。我们已准备好将其复制到其他地区。客户正在寻找一站式服务。”
富士康估计,它可以在海外复制这种方法,并在四年内建成一座10吉瓦时的工厂。这包括两年建设和两年将产量提升至10吉瓦时,为从乘用车到卡车乃至储能系统等各种应用提供电池。
展望未来,富士康已在研究下一代电池以进行进一步开发,包括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和无负极电池。“我们相信其中一种或全部将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 Troy Wu表示。
(编译:全球汽贸网D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