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集团一季度利润创四年新高,裁员瘦身奏效,仍警惕贸易风险

全球汽贸网资讯,在欧洲汽车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Continental)公布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得益于大规模成本削减,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调整后息税前利润(EBIT)达到5.86亿欧元(约合6.63亿美元),远超分析师预期的4.85亿欧元,创下自2021年以来最佳一季度业绩

1.png

(图片来源:汽车新闻)

利润率超预期,首席执行官称“开局稳健”

根据公司5月6日公布的数据,大陆集团今年前三个月的调整后EBIT利润率为6.0%,高于此前预估的5.1%。首席执行官尼科莱·泽策尔(Nikolai Setzer)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实现了一个稳健的开局。”

不过,在发布最新财报的同时,大陆集团下调了2025年销售收入预期,但上调了盈利能力预测。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财测中并未包括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数据,该业务预计将在年内剥离。

此外,集团最新财测中也未纳入任何潜在贸易限制的影响,凸显国际局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大规模重组进行中,目标转型为“专注轮胎业务”

大陆集团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计划剥离现有三大业务中的两个,以转型为专注轮胎的精简企业,从而在当下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高的灵活性。

公司已宣布将在德国多个业务点进行人员缩减,目前累计裁员数量已超10,000人。对此,劳工代表团体已多次表示强烈担忧,呼吁管理层为员工提供更加明确和稳定的未来规划。

曾因价格垄断与质量问题遭调查,重整势在必行

在本轮重组之前,大陆集团面临诸多挑战

• 去年,欧洲监管机构突击检查大陆集团,调查其是否存在价格垄断行为;

• 此外,部分供应给宝马的制动系统也曾因质量问题遭到外界质疑。

这使得公司在公众与投资人眼中的信任度一度下滑,推动其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

德国零部件巨头集体“瘦身”,应对高成本与贸易壁垒

不仅是大陆集团,德国另外两大零部件供应商博世(Bosch)和采埃孚(ZF)也正在经历大刀阔斧的重组。汽车产量下降、原材料成本上升,再加上美国对欧出口设置的贸易壁垒,让德国供应链压力陡增。

在这种背景下,“专注、精简、灵活”成为头部企业自救与再增长的关键词。对于大陆而言,能否顺利完成拆分,并在轮胎主业上打出差异化竞争力,将是未来几年成败的关键。

未来几年,全球汽车产业链将进一步分层:一端是技术集成能力突出的系统供应商,另一端则是成本管控能力极强的“轻资产制造商”。

大陆集团选择做后者,是理性判断下的自我定位。但在竞争空前激烈的零部件江湖中,仅靠“瘦身”无法胜出,唯有在技术、品牌、效率三者之间寻得平衡,方能真正穿越周期。

(编译:全球汽贸网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