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贸网资讯,7月5日路透社报道,中国电动车行业的激烈竞争正蔓延至其亚洲重要市场泰国,弱势品牌难以抗衡比亚迪(002594.SZ)的统治地位,使泰国雄心勃勃的本土生产计划承压。
(图片来源:路透社)
哪吒汽车作为2022年首批进入泰国的中国电动车品牌之一,如今正陷入困境,难以满足泰国政府旨在推动本土电动车生产的激励政策要求。根据该计划,车企可免缴进口关税,但需在2024年实现与进口量匹配的本地产量。
由于销量放缓及信贷紧缩,车企要求政府调整政策,最终将2024年的产量缺口延期至2025年。泰国消费税局官员Panupong Sriket透露,哪吒汽车因无法完成本土产量要求,泰国政府已暂停向其支付部分款项。上月,泰国18家哪吒经销商集体投诉,要求追讨逾2亿泰铢(约617万美元)欠款,涉及展厅建设与售后支持的未履行的承诺。
"去年9月我就停止订货,因察觉经营异常,"哪吒经销商Saravut Khunpitiluck表示,"目前正在起诉。"据中国官媒报道,哪吒母公司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上月已启动破产程序。
市场份额锐减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3年哪吒在泰国电动车市场份额曾达12%,而比亚迪占据49%。
在泰国这个区域性的汽车生产和出口中心,中国品牌以超过 70% 的份额主导着电动汽车市场。
过去一年间,进入泰国的中国电动车品牌数量翻倍至18个,这给那些渠道能力不及比亚迪的品牌带来巨大压力——比亚迪已取代特斯拉(TSLA.O),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
泰国政府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哪吒汽车新车注册量(销售晴雨表)同比骤降48.5%,其在电动车市场的份额已萎缩至4%。Counterpoint Research汽车行业分析师阿比克·慕克吉指出:"哪吒在泰国的颓势,暴露出中国二线电动车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共同面临的挑战。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发起的价格战,使得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不断压缩——在利润本就稀薄的海外市场,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更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要件。"
泰国作为哪吒汽车最大的海外市场,目前共销售三款车型。其中入门级车型哪吒V-II Lite官方指导价为54.9万泰铢(约合1.69万美元),仅比市场领导者比亚迪的海豚入门款(56.99万泰铢)便宜2万泰铢。
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泰国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部分中国品牌降价幅度已超过20%,"开泰银行旗下智库KResearch助理董事总经理Rujipun Assarut表示,"价格战已成为刺激消费的主要手段。"
中国电动车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正迫使车企加速出海,但泰国等海外市场如今也呈现出同样的激烈竞争局面,使中小车企面临相似风险。
信心丧失
三年前,泰国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转型升级其汽车工业。长期以来,该国的汽车制造业一直由丰田(7203.T)和本田(7267.T)等日本巨头主导。该计划旨在确保到 2030 年,该国汽车总产量中至少有 30%为电动汽车。
这个汽车出口量占产量约50%的国家,已通过政府激励政策吸引了包括哪吒在内的多家中国电动车企投资超过30亿美元。这些企业正是看中了这个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的市场潜力。
去年12月,在电动车销量急剧萎缩后,泰国投资委员会(BOI)决定延长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本土化生产期限,以避免供应过剩和价格战进一步恶化。根据原定计划,2024年本土生产的电动汽车数量必须与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进口量相匹配,否则车企将面临巨额罚款。通过延期政策,汽车制造商得以将未达标的产量转移至今年完成,但需按进口量的1.5倍进行补足,以避免罚款。
泰国投资委员会上周六发表声明称,哪吒汽车的问题与其母公司财务状况有关,不会对泰国电动汽车产业造成长期影响。声明中强调:"泰国政府仍将致力于发展汽车产业,并继续推行支持电动汽车及相关技术的政策措施。"
泰国电动汽车协会副会长Siamnat Panassorn表示,哪吒的问题属于企业个案,并不反映泰国政策或市场存在问题。但他同时指出,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和可能提高的关税等外部冲击,正在加剧该行业面临的压力。
对于像Chatdanai Komrutai这样的泰国哪吒经销商来说,危机正在不断加深。大批车主在社交媒体上投诉车辆维修问题和售后服务不足,消费者监督机构已开始调查部分投诉。
"现在卖车非常困难,"Chatdanai表示,"市场已经完全失去信心。"
哪吒汽车在泰国的困境揭示了中国电动车企出海面临的深层挑战。作为最早布局东南亚市场的品牌之一,哪吒因母公司资金链断裂、本土化生产不达标等问题陷入危机,反映出二线车企在海外扩张中的共性难题——既要应对国内激烈的价格战,又需承担海外市场高昂的渠道建设和售后成本。泰国案例尤为警示:高度依赖泰国政府补贴的“政策套利”模式隐藏巨大不确定性,一旦政策调整将直接冲击企业盈利能力;而“以价换量”的低价竞争策略在当地市场亦难以长期维系,暴露出中国车企在泰国市场面临的持续性与盈利性双重风险。随着中国车企加速全球化,中小品牌必须重新评估"重销量轻盈利"的出海模式,否则或将重蹈哪吒覆辙。
(编译:全球汽贸网 Lu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