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本田汽车宣布大幅下调全年利润预期,降幅高达五分之一。

全球汽贸网资讯,上周五,本田汽车宣布大幅下调全年利润预期,降幅高达五分之一。一时间,“芯片短缺”“美国关税”成了媒体解读的关键词。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真正的危机,藏在那些曾经被日系车牢牢掌控的市场里——东南亚,正被中国电动车“偷家”了。

屏幕截图 2025-11-11 154455.png 图片来源:路透社

1. “后花园”失守:东南亚阵地节节败退

“在像泰国这样的市场,竞争格局非常激烈,总的来说,我们在定价方面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

本田执行副总裁海原纪哉(Noriya Kaihara)在发布会上坦言。这标志着,日本车企认为自己能守住“中国之外亚洲市场”的幻想,正式破灭。

数据触目惊心:今年前三季度,本田在印尼的销量暴跌近30%,在马来西亚下滑18%,在泰国也下降了12%。

此外,本田也已将本财年在亚洲(包括中国)的销量目标,从109万辆大幅下调至92.5万辆,降幅超过10%。

更致命的是,面对中国对手的猛烈攻势,本田在东南亚市场直到下一财年都几乎没有全新车型推出。这意味着,在未来至少一年内,它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攻城略地。

2. “新王登场”:中国电动车企的降维打击

是谁,能让曾经的霸主如此狼狈?

答案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电动车天团。一位行业内部人士坦言:“东南亚市场开始受到中国玩家的显著影响。中国电动车在泰国过去两年的增长是非同寻常的。”

中国车企正将国内“卷”到极致的技术和价格,复制到东南亚。当性价比更高、设计更前沿、智能化程度更好的中国电动车涌入时,日系车赖以生存的“可靠性”和“品牌光环”正在迅速褪色。

日系车的利润堡垒,正被中国品牌掀起的打成废墟。

3. 内忧外患:本田的结构性危机

外有强敌,本田的内部结构也亮起了红灯。

其核心的汽车业务已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运营亏损,与创造纪录利润的摩托车业务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

而此前,本田与日产探索的合并谈判也早已破裂。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的本田、日产和三菱,就算合并也只是“弱弱联合”,难以再逆转局势。

4. 战略大撤退:转战印度,是避风港还是无奈之举?

在东南亚节节败退之际,日本车企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印度。

本田上月宣布,将把印度打造为其电动车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丰田和铃木也联手宣布了高达110亿美元的投资。

为何是印度? 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几乎对中国电动车企关闭。这成了日本车企眼下唯一能喘息的“避风港”。

结语:一场时代洪流下的生死转型

本田的困境,是一部生动的商业教科书。

没有永不沉没的舰船。曾经的霸主若在技术浪潮前转身太慢,护城河也可能一夜干涸。

真正的威胁,往往不是眼前的浪花(关税、芯片),而是远方掀起的海啸(技术路线与生态竞争)。

中国制造的崛起,已从“价格颠覆”升级为“技术和生态的全面碾压”。而日本汽车工业正面临一个“西线(欧美)受阻,南线(东南亚)告急”的全面挑战期。

它们转向印度的战略,是断臂求生,还是另一条赛道的开始?这一切,都取决于它们能否真正找回失去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