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与欧洲车企洽谈碳积分出售,助其规避欧盟排放罚款

贸点汽车资讯,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BYD) 正在与欧洲汽车制造商洽谈组建排放积分池,并向其出售碳积分,以帮助这些车企在2025年欧盟排放新规生效前避免高额罚款。比亚迪欧洲特别顾问阿尔弗雷多·阿尔塔维拉(Alfredo Altavilla)在意大利发布Atto 2小型电动SUV时透露:“我们正在洽谈,进展顺利。”

2.png

(图片来源:欧洲汽车新闻)

目前,欧洲主要车企中,宝马(BMW)、大众集团(Volkswagen Group)和雷诺集团(Renault Group) 尚未加入任何排放积分池

2025年欧盟排放目标趋严,车企面临合规压力

根据欧盟规定,车企必须在12月3日前向欧盟委员会提交排放积分池的协议。尽管布鲁塞尔方面可以要求提供额外信息,但不会介入商业条款。参与积分池的企业仅允许交换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特定数据,如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目标以及注册车辆总数,不得共享其他市场信息。

2025年欧盟碳排放标准要求较2021年水平降低约15%,这意味着车企需要至少20%的销量来自纯电动车(BEV)。然而,当前欧洲电动车市场需求放缓,渗透率仍不足14%,使得许多传统车企难以达标。

若未能达标,每辆超标车辆将面临每克二氧化碳95欧元(约98美元)的罚款,累计可能达到数亿欧元。

车企“抱团取暖”,比亚迪成潜在受益者

今年早些时候,已有车企组建了两大排放积分池:

第一组

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丰田(Toyota)、福特(Ford)、马自达(Mazda)、斯巴鲁(Subaru)和特斯拉(Tesla)

第二组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极星(Polestar)、沃尔沃(Volvo)和精灵(Smart)

比亚迪与欧洲车企洽谈碳积分出售的事件,不仅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一次微妙调整,更是全球碳政治经济体系下“绿色权力”转移的缩影。传统车企在欧盟严苛的碳排放法规下陷入困境,而比亚迪则凭借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先发优势,从技术输出者升级为规则制定者之一。

碳积分交易的本质,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货币”体系,而比亚迪正在成为这一体系中的重要“发钞方”。这一转变标志着全球汽车产业的话语权正在从传统燃油车巨头向新能源领军企业倾斜,而中国车企首次从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规则的主动参与者。欧洲车企的“抱团取暖”看似是一种策略性防御,实则暴露了其在新能源转型中的结构性困境——技术积累不足、市场反应迟缓以及政策依赖过重。而比亚迪的介入,不仅为其开辟了新的盈利模式,更在无形中重塑了欧洲市场的竞争规则。

这一事件预示着,未来的全球汽车产业竞争将不再局限于产品与技术的比拼,而是上升到碳政治经济体系的主导权之争。中国车企,正以其独特的新能源优势,在这场全球绿色革命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

(编译:贸点汽车 Yang)